20151123 聯合報報導 【數位教育魔力/小農上網自賣五月桃 年收入3年翻17倍】

教育部昨舉行數位偏鄉關懷聯合成果展暨頒獎典禮,教育部長吳思華(左一)啟動成果展儀式。教育部/提供

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/台北報導

數位教育當推手,催生偏鄉奇蹟。教育部執行偏鄉數位關懷推動計畫10年,在160個偏鄉市區建置數位機會中心(DOC),昨舉行成果展暨頒獎典禮。現場眾多偏鄉、部落現身說法,道出運用網路後生活的種種改變,有的部落收入3年翻17倍。

真理大學教授李沿儒加入北桃DOC輔導團8年,坦言剛開始和偏鄉磨合不易,「民眾要求很多元,但做起來會太零碎」。後來他摸索出「用資訊專業引導村落」準則,在三芝推廣農產,「過去三芝茭白筍都混在埔里茭白筍裡賣,我們要展現三芝『活水灌溉』特色」。

在團隊教導村民網路行銷、建構網頁下,三芝茭白筍品牌竄紅。李沿儒指出,原本名氣不如埔里茭白筍,現在價格比埔里多1倍,每斤新台幣100至150元。

有了成功經驗,團隊決定在桃園復興鄉三光部落複製「三芝模式」。他們認為當地「五月桃」(早生水蜜桃)別有風味,開資訊課鼓勵農民在網路自賣產品,部落民眾卻因不熟悉網路,只想在果園忙。

經團隊數年努力,願意上課、自賣產品的果農越來越多,良性效果不斷發酵。李沿儒說,五月桃價格從盤商收購一斤20元且挑剔退貨,如今一斤超過100元;部落年收入也從第一年50萬、第二年350萬,到達今年880萬元。數位魔力,讓上課民眾從當年三催四請沒人來,到現在「一廣播,全村的人都跑來」。

苗栗縣三灣鄉也是數位教育受惠者。61歲的DOC講師李長青表示,他原本是當地DOC學員,有感三灣老年人多且務農,決定當課堂志工回饋鄉民,進一步成為講師。在資訊課幫助下,當地陸續打出「酸柑茶」、「梨香米」品牌,李長青說,如今鄉民有6成都透過網路自賣產品,「不給盤商賺!」

教育部長吳思華表示,行政院10年前關心數位落差問題,如今已從當年單純的銜接教育落差目的,變成生活中的輔助,將幫助弱勢變成積極創造,開展創新藍海。「用數位彌補了缺憾,改變了社會,這都是當初沒想到的。」